6月26日模拟题22
一、判断题
1.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零星的、无计划的、没有系统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 )
2.印度“狼孩”的实例表明,个体在早期心理发展的某一短暂时期内,对某类刺激特别敏感,一旦错失将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成为最近发展区。( )
3.家庭背景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先决条件,为个体发展奠定基础。 ( )
4.高中生在遗传素质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决定了他们努力的程度可以有所不同。 ( )
5.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不平衡性的特征进行。 ( )
6.遗传只提供儿童心理发展以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
7.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其他方面也不可能有超常发展。 ( )
8.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有的儿童富于想象,有的儿童善于记忆,有的语言丰富,擅长描写;有的计算敏捷,有的爱静,有的爱动;有的羞涩,有的爽朗。这一现象说明人的发展取决于先天素质,要重视早期教育。 ( )
9.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 )
10.教育作为实现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有着自己的重要特点,一方面它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另一方面,他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 ( )
【参考答案】
1.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零星的、无计划的、没有系统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而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有计划的、有目的的、系统的。故本题错误。
2.错误
【解析】关键期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处于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狼孩”对应的是心理学上的关键期。故本题错误。
3.错误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先决条件是遗传素质,为个体发展奠定基础。家庭背景是外部环境,提供的是一种条件。故本题错误。
4.错误
【解析】虽然高中生在遗传素质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这只是一种发展的可能性,要把可能变为现实,必须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付出努力。故本题错误。
5.错误
【解析】机体某一部分的机能受损或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因此,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互补性的特征进行。故本题错误。
6.正确
【解析】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与可塑性,没有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不可能。但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发展的现实性。遗传提供的可能性需要环境和教育这样的外部条件,才能转变为现实性,即遗传和教育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故本题正确。
7.错误
【解析】题干说法忽视了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故本题错误。
8.错误
【解析】人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物质基础,并不能决定人的发展。故本题错误。
9.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有: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故本题正确。
10.正确
【解析】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教育作为实现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有着自己的重要特点:第一,它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它使原来被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为更多的人所掌握,并且不断地扩大传播范围。第二,他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这是因为,教育中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缩短了再生产科学知识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发展科学中更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来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故本题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