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
赵飞
一、课题:山水画
二、课时: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中国山水画借景抒情的深刻内涵,了解山水画一般表现规律,学习巧妙运用墨色虚实,浓淡变化,表现一幅有近景、中景、远景的山水画小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体验接受式学习与小组探究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发展研究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小组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兴趣和爱好,借助笔墨抒发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墨色虚实、浓淡等表现方法,创作一幅近景、中景和远景的山水画小品。
教学难点:表现墨色浓淡、干湿、虚实变化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教师为学生演唱歌曲《水墨丹青》,介绍中国画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中的精髓,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古今艺术家,并用导入语引出课题:大家想不想来体验一下如何画中国画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进入《山水画》的学习,体会一下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二)讲授新知
(1)山水画概念
请学生自由阅读教材,了解山水画概念。
教师总结:中国的山水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风景画,画家在提倡“师法自然”的同时,更多的抒发个人情感,表达自己对自然,对艺术,对人生的感悟。
(2)山水画特点
特点:欣赏作品意境美
欣赏明代画家沈周的《吴中山水图》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内容并了解作者,请学生思考问题:
作品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画面整体感觉山势雄浑,树木苍劲,意境深远。
(3)空间刻画
再次欣赏《吴中山水》思考问题:你是从这幅画的哪些地方体会到意境深远的?
学生回答:通过景物的不同刻画体现深远意境:远山—远山无石 远树—远树无枝 近山—石有明暗 近树—树枝繁茂。
结论:
画家是通过对近景、中景、远景不同的刻画拉开整个空间关系,这既是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透视法:散点透视
(4)笔墨运用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画中在用墨、用笔上有什么不同?
总结:近、中、远景不同:笔墨变化—近浓远淡、近繁远简、近实远虚、近干远湿的一般山水画规律。
(三)教师示范
怎样完成一幅具有空间感的山水画?教师示范局部近处山石和远处山石的不同表现方法。
在示范的过程中请学生注意观察山水绘画构图、用笔、用墨技法,除此之外外还应该明白山水画意借景抒情的精神内涵。
欣赏一组图片:思考1、什么构图?2、这种构图形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竖构图:呈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感?表现险峻的山势之美。
横构图:表现山川磅礴的气势。
2、提问学生通过这两件作品你想到了哪些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王逸之《苏轼雨中独钓》)“远上寒山石径寒,白云深处有人家”(白云深处有人家 1993 秦岭云)所以,山水画可以诠释不同的意境。
提醒学生作画完成后要题款用印。
(四)课堂练习:
作业内容:运用刚刚学习的技法大胆画一幅有近景、中景、远景的山水画,并表现出其意境美。
作业要求:注意1、画面构思有意境;2、画面空间有层次;2、笔墨浓淡干湿相结合 。
(五)展示评价:
以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评价学生作品,点评角度为:笔墨是否有变化、是否表达美好情感、构思是否巧妙。
(六)小结拓展:
我们今天学习的中国画只是中国众多优秀传统艺术中的一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绘画历史上,涌现了无数杰出的山水画家。其实,只要我们能够向他们一样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勇于创新,也一定会走向成功!鼓励学生课下多多去了解传统艺术,为继承了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七、板书设计
山水画
构思:意境
构图:横构图 竖构图
近景 浓墨 干 繁 实
空间:中景
远景 淡墨 湿 简 虚
用笔:勾勒、皴擦、点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