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事件】
学校放学早、孩子接送难一直是困扰家长的一大难题。关于小学生上下学时间,教育部有严格规定:小学生下午放学时间,冬季为4点,夏季为4点半。不过这一明文规定,却产生了孩子已放学、家长仍上班的“四点半”难题。面对难题,家长们只好选择把孩子交给小学附近的小饭桌、辅导班来照料,这一问题看似得到了缓解,却埋下了诸多隐患。
【预测考题】
近日,教育部发布相关《通知》,强调各地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切实打通学校课后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广课后延时服务,破解学生课后托管难题。对于“课后延时服务”,你怎么看?
【解读问题】
分析“课后延时服务”的背景
为响应学生减负,当前我国各地公立学校小学的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使得学生的放学时间大大提前,这与家长的下班时间严重不一致,导致家长无法及时接送孩子的难题。再者,孩子提前放学,家长不能陪护,也导致校外托管服务及校外培训的盛行,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加剧了家长的教育焦虑,这俨然与学生减负的初衷背道而驰。
分析“课后延时服务”的意义
“课后延时服务”的推出,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赞赏,这说明这项政策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意义。
一、便利家长接送孩子。当前,学生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严重不一致,给家长尤其是女性家长的职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使得他们不能兼顾家庭和工作,不利于女性的职业发展。而课后延时服务,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女性家长在兼顾家庭的同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二、降低家庭教育负担。学生放学过早,间接促进了课外课后培训机构的发展,进而增加了家长的教育成本。而课后延时服务,则极大缩短了学生的课后培训时间,也能够让家长更多地投入到学生的课后教育中,不仅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降低家庭教育负担。
三、促进实现教育公平。当下,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利用课后时间给孩子进行补习,校外培训课程收费也随之水涨船高,让家庭条件本不富裕的家庭可望不可及,从而导致教育资源向富裕家庭倾斜。因此,课后延时服务,可以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分析“课后延时服务”可能遇到的阻碍
虽然“课后延时服务”呼声很高,前几年在部分地区也做了相应的尝试和实践,但这项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和实施时,仍然会面临一些阻碍:
一、部分教师不理解、不配合。部分老师可能觉得这个政策加重了自己的教学负担,也会认为自己的利益遭受了损害,使得教师在政策施行时参与度不足,从而影响实施效果;
二、课后延时的时长问题。不同地区的时差不一致,家长下班的时间也各有差异,这使得政策落实到各地区时,会遇到延长时间如何设置的问题。
三、课后服务的内容如何设置。课后延长的几个小时里,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教师应该指导什么,这必然是摆在学校和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既要符合学生减负的要求,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制定保障“课后延时服务”落实的对策
一、做好教师的思想沟通工作。教师是“课后延时服务”的主体,教师的支持度和参与度决定了课后服务的有效落实以及落实的质量。因此,要加强宣传,让教师们深刻理解课后服务这项政策,认识到这项政策的意义,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项政策的施行中。
二、保障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利益。要完善课后服务补贴制度,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科学设计课后服务的补贴标准,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进行补贴,从而切实保障参与教师的合法权益。
三、科学设置课后服务的时长。延时时长应因地制宜,一地一策。课后服务的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的下班时间相衔接,确保家长在下班时间能够接送学生。同时,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情况的家长,学校也应该制定适当延长服务时间的相关规定。
四、保证课后服务的服务内容质量。课后服务内容,一方面要符合学生减负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学校要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设置多样性的课后服务项目。比如,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补差,提供丰富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等方面的内容。
五、做好课后服务的监督工作。课后服务是满足便利家长、促进学生多元化、平衡化发展的一项举措,要严防一些学校或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授新课等行为。因此,要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动态监测和督导检查工作,切实推动课后服务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