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题)西安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坚硬的黑陶为特征。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我国后来的陶器,铜器或者其他器物,有“物勒工名”的传统。殷代的青铜上就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似。由后以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彩陶上的花纹。有些如人形、人面形、人着长衫形、鸟形、兽形、草木形等等,画得精巧,得心应手,看来显然在使用着柔软性的笔了;有人以为这些绘画是当时的象形文字,其说不可靠。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但这些图形,就其部分而言,确是花纹,而不是文字。
在陶器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使用着颜料和柔软性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来书写初步的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下来。
1( 单选题 )第1段中“由后以例前”的意思是:
A. 根据以前的来类推后来的
B. 由后来的来规范以前的
C. 由以前的来规范后来的
D. 根据后来的来类推以前的
2( 单选题 )作者认为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具有文字性质,其理由是:
A. 半坡彩陶上的刻画比较简单,因而意义至今尚未阐明
B. 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记号同殷代青铜器上的刻画文字极相类似
C. 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虽没有意义,但和器物上的花纹明显不同
D. 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常见,而黑陶上的刻画却为数不多
3( 单选题 )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的依据,正确的是:
A. 写在竹木上的文字质地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B. 半坡彩陶上的花纹形式多样,都有别于刻画的绘画
C. 半坡彩陶上已出现了具有文字性质的简单的刻画
D. 半坡彩陶上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初具象形文字特点
4( 单选题 )下列几种说法与原文不相符合的是:
A. 仰韶文化彩陶和龙山文化黑陶上的刻画记号是中国原始文字
B. 半坡彩陶上刻画的意义已能解释,龙山黑陶上的刻画则不能
C. 仰韶文化时期已有了在不同质地上用笔书写的初步文字
D. 半坡彩陶上的某些符号与后来“物勒工名”的传统一致
5( 单选题 )99+1919+9999的个位数字是( )。
A. 1
B. 2
C. 3
D. 7
1.正确答案是 D。
来源:2003年国家(A卷)《行测》真题2003
考点:语句理解
解析:文中紧接着这一句的“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正是对“由后比例前”的解释和说明,也就是“根据后来的来类推以前”的,故选D项
2.正确答案是 B。
来源:2003年国家(A卷)《行测》真题2003
考点:细节查找
解析:文中在“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这句之后两句说殷代的青铜上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似”,就正是对其观点的佐证,是其存在的理据,故选B项,其它选项与论点之间完全没有支持作用
3.正确答案是 C。
来源:2003年国家(A卷)《行测》真题2003
考点:细节理解
解析:文中指出,半坡彩陶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花纹,因此也就是根据半坡彩陶上已经出现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来推断当时应该是有象形文字的,故选C项
4.正确答案是 B。
来源:2003年国家(A卷)《行测》真题2003
考点:细节理解
解析: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刻画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而B项说“意义已能解释”与原文不符,曲解文意
5.正确答案是 D。
来源:2004年国家(A卷)《行测》真题2004
考点:整数类计算
解析:本题可以采用尾数法。9+9+9=27,尾数是7,所以个位数是7。因此,本题答案选择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