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行测

首页 > 天津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行测

2024年天津公务员常识备考:中国近现代史

华图教育 | 2024-02-28 14:57

收藏

  一、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1.原因:根本原因是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产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

  导火索: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2.人物:

  (1)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2)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

  (3)徐继畲:

  徐继畲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著有《瀛寰志略》、《古诗源评注》、《退密斋时文》,《退密斋时文补编》等。

  《瀛寰志略》,提出西方共和制符合中国“天下为公”的古道,提出近现代化经世主张。

  3.不平等条约

不平等条约 时间 国家 主要内容
《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2 英国 1.割香港岛;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五口通商割香港,二千一百万元量)。
《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1843 英国 《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望厦条约》 1844 美国 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割地、赔款除外),美国兵船可到中国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黄埔条约》 1844 法国 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的一切特权,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清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51 沙俄 在新疆设立领事、领事裁判权、通商免税、建立贸易圈等种种政治的和经济的侵略特权。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1.第二次鸦片战争

  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2.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

  3.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不平等条约 时间 国家 主要内容
《天津条约》★★★ 1858 英法美俄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4.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5.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二项赔款,二条船,四种人,十个通商口岸)
《北京条约》 1860 英法 1.《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给英国;4.准许华工出国;5.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华工出国八九天)
《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 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 沙俄 侵吞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其中《瑷珲条约》割占60多万平方公里,是中国近代史上割让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二、太平天国

  (一)、兴衰

  1.兴: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1月金田起义,洪秀全称天王,建立“太平天国”;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

  2.衰: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二)、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意义: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只是空想,无法实施。

  2.《资政新篇》

  内容: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评价: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但未涉及农民土地问题,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未能真正推行。

  三、洋务运动

  1.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

  2.推行机构:总理衙门

  3.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军事装备、西方新式学堂、西方科学技术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5.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在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导致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的技术人员产生。

  小拓展

  (1)曾国藩: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2)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3)左宗棠: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

  (4)张之洞:他早年是清流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6.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7.内容(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军事工业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局(崇厚)。

  (2)民用工业代表: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湖北织布局(张之洞)、汉阳铁厂(张之洞,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3)海军: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央成立海军衙门。

  (4)新式教育:同文馆建立,举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

  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根本原因在于未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

  四、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一)、中法战争(1883-1885)

  中法战争又作清法战争,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战争过程中,前期法国远东舰队虽于海战赢得全胜,并一度攻占基隆,但后期台湾及杭州湾防卫成功,且有冯子材统率各部于镇南关之役给法国陆军带来较重伤亡,导致费里政权垮台。

  以此为契机,两国重启和谈,结果订立《中法新约》,清方承认法国对法属印度支那诸殖民地的宗主权,两国重开贸易。受此战的影响,清廷于台湾设省,以刘铭传为巡抚大力推展现代化防务及新政,并积极筹建北洋水师。

  镇南关大捷:1885,冯子材,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刘铭传为台湾省第一任巡抚。

  (二)、甲午中日海战(1894-1895)

  “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明治天皇。

  1.平壤之战:朝鲜问题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突破口。清军统帅叶志超不战而降,回民将领左宝贵以身殉国,平壤沦陷。

  2.黄海海战:北洋水师黄海遭遇日本舰队,水师提督丁汝昌坚持抵抗,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殉国,日本夺取黄海制海权。

  3.辽东战役:除聂士成率军抵抗,其余一触即溃,制造旅顺大屠杀,北洋门户洞开。

  4.威海卫之战:刘步蟾、杨用霖、丁汝昌自杀殉国,威海卫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 1895年 日本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五、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变法开始: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的政治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严复,译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赫胥黎《天演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精通西学第一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3.百日维新: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经过百日,以失败告终。

  戊戌六君子: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六、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1.1900年八国联军(日、美、奥匈帝国、英、法、德、意、俄)攻占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占领北京。

  2.《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内容有:

  赔偿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

  ②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允许中国人居住,各国派兵保护;

  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与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

  3.颐和园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

  七、辛亥革命

  (一)、革命团体

  1.兴中会:在檀香山,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2.同盟会

  ①建立:1905年,东京,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③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二为节制资本。

  (二)、武昌起义

  1.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1911.4黄花岗起义)。

  2.成果:

  (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总统制的共和政体)

  (2)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民主政府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4)1912年2月,袁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采用军事威胁和谈判相结合的反革命两手,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

  (5)1914年9月28日, 袁率百官到孔庙祭孔;12月23日到天坛祭天,穿古衣冠,行大拜礼。祀孔祭天是袁复辟帝制的预演。德、英、美、日等帝国主义也支持袁称帝。

  (6)1915年12月11日,参政院以“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名义上书袁“劝进”。12日,袁发布命令,承受帝位。

  八、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新文化运动

  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前期主要内容:提倡民主科学;提倡新文学;提倡新道德

  3.后期内容: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4.胡适发表了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

  5..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

  (二)、五四运动

  1.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920年在上海成立了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称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2.中共一大

  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

  内容①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②党的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③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3.中共二大

  时间地点:1922年,上海

  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九、国民革命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中共三大

  1.时间地点:1923年,广州

  2.内容:①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③帮助国民党改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2)国民党一大

  1.内容: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二)、北伐胜利进军(1926年-1927年)

  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对象:吴佩孚(湖南、湖北)、孙传芳(江西、福建、浙江)、张作霖(山东、北京、东北)

  (三)、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十、国共对峙的十年

  (一)、武装反抗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广州起义、平江起义、百色起义)

  2.八七会议: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坚决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八七会议后,瞿秋白开始担任中央领导工作;会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

  3.秋收起义

  (1)文家市决策:重新制定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

  (2)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工农武装割据形成

  1.井冈山会师——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2.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

  (三)、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遵义会议: 1935年,贵州遵义。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2.中央红军路线:瑞金—强渡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抢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翻越六盘山—吴起镇。

  3.中央红军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四)、日本局部侵华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东北沦陷。

  2.华北事变:1935年《何梅协定》,华北五省自治。

  3.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共产党领导学生举行“反对华北自治”的游行,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4.西安事变:1936年12月,张学良逼蒋抗日,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十一、全面抗战

  (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佟麟闽,赵登禹)。

  2.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3.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国军队海陆空立体协同作战,亚洲历史上第一次现代化战役,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4.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

  (二)、国共合作抗日

  (1)正面战场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大捷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胜利

  武汉会战: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枣宜会战:张自忠牺牲,二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豫湘桂战役:夺取大陆交通线

  (2)敌后抗日根据地

  洛川会议:1937年,决定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这是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八路军与日军在华北发生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由彭德怀领导。

  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3)皖南事变:1941年初,叶挺、项英;新四军北上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周恩来为《新华日报》题写“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

  (4)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十四年抗战以胜利告终。

  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 、《歌唱二小放牛郎》、《我的祖国》

  十二、人民解放战争

  (一)、重庆谈判

  1945年10月10日,毛蒋签订《双十协定》。

  (二)、战争进程

  1.国民党全面进攻: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国民党重点进攻:1947年,重点进攻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

  3.刘邓大军千里挺近大别山:1947年,标志着战略反攻的开始

  4.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5.渡江战役:国民党政府覆灭

  (三)、七届二中全会

  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总任务是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加强执政党建设。

  【例题】

  1.(单选题)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的创办。

  A.《国故》

  B.《青年杂志》

  C.《创造周报》

  D.《东方杂志》

  【答案】B【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判断题)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

  【答案】正确【解析】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半殖民地化来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在政治上已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特别是列强建立的租界,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权限以外,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推行侵华政策的基地。从半封建化来看,鸦片战争后,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家庭手工业受到外来商品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以丝茶为主的农产品日益商品化。这个社会性质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才脱离这种社会性质,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