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
学紧紧围绕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章治校这条主线,以创建法治校园、平安校园为着力点,精心谋划、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成效显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同时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法治精神。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强调要保障人权,一定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法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对于我们顺利推进依法治校也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法规是一定的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客观要求,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制定的一系列规范的总和。在1999年教育部强调了依法治校的要求,2003年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根据现有实践和新的情况,提出了2方面要求,一方面是全面实施。文件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了普遍要求。另外一方面是全面阐释内涵和要求。根据实践发展,全面阐述了依法治校的内涵、意义和指导思想,系统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就是学校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坚持从实际出发。建立起公正法治的制度,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推进民主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学校推进依法治校,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是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各方合法权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法治精神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未成年人饮酒、未成年驾车、校园欺凌等时有发生。校园欺凌是其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欺凌主要表现为辱骂殴打、强迫脱衣、威胁恐吓等。校园欺凌也逐渐向低龄化、群体化、反复华发展。儿童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这时如遭到欺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将会造成严重损伤,甚至造成心理问题影响一生。很多遭到欺凌的学生,变得沉默寡言情绪失控。然而校园欺凌仍然被许多家长当做同学间的小摩擦,没有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重视。欺凌的原因有很多,我想家庭、学校、学生、社会都是引起校园欺凌的原因。首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很关键,很多家长忙于工作,缺少与孩子沟通,孩子便会通过一些极端的方式引起家长的注意。孩子犯错后,又有很多家长采取了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这样孩子的心理就会更加灰暗。一点小摩擦可能就会激起孩子的强烈反应。同时缺乏陪伴也容易导致孩子形成暴力。从学校方面来说教师没有和学生真心沟通,没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学校也缺少严格的管理制度,导致发生暴力事件。从社会方面来说,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暴力文化正在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我认为对于校园欺凌首先学校应该加强日常管理,责任到人,邀请法律顾问,安排校园保安,切实加强管理工作。净化校园周边环境。采用多种方式线上线下家校合作沟通,让校园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
为了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校,我校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我校积极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我校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依法全面履行学校职能,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坚持法律要求的事情必须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不做。勇于承担责任,对不作为和乱作为的情况要及时纠正并惩处。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学校章程是学校进行自主管理的基本依据,规定了学校管理基本的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我校的章程也是我们学校的“宪法”。如果说在国家层面,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的话,那么从学校层面讲,依法治校首先就应当是依《章程》治校。我党强调要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学校的章程。学校管理者,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应提前请法律专家学者审核检查,学校的文件和规章制度分类汇编应置于学校网站或学校明显位置,做到公开透明细化,明确权责主体和具体流程。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教师学生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策确定为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学校决策科学、程序、公开。积极推行学校法律顾问制度,邀请法律专家参与法律顾问,使依法治校更加严谨。同时要以法律为准绳,干部依法行政,教师依法执教。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追责制度,对决策失误和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公平公正是宪法的目标,同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校管理者应树立公平公正理念,在制度建设、政策制定等方面积极进行民主公平程序建设,使教师和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得到落实。学校要积极认真听取法律专家意见,保证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
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法治人才和后背力量。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的影响最深远。学校教育的内容除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等常规内容外,还应加强法律课程的建设,建设法律校本课程,把法律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向学生普及法律常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法律意识。只有教师学生知法守法学校的依法管理才能更好的实施。同时学校在校园文化,班风和校风等方面应加强建设,提高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法律进学校将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使学生学会排除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坚持把校园全员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校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引导全体师生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必须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道德水平。努力组织一批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把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党员干部是推进全面依法治校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细微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摔下。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和干部工作效果的重要内容,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把玩忽职守不依法办事的干部要批评教育,不改正的要调离领导岗位。
加强人权的保障创设民主的氛围,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和监督法律,安排丰富多样的法律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关于人权宪法中已经提高要保障公民人权,而学校中的学生均是未成年人,他们对于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需要学校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提高。我校组织开展普法活动,培养法治精神。学校先后举办了法律辩论赛、法治影刊分享会、普法晚会、弘扬法治精神演讲比赛、良法善治讨论会、宪法日法律知识竞赛、“人人守法,守法人人”普法知识竞赛、“法治传递正能量”普法宣传手抄报制作比赛、手绘法制漫画大赛、法治小品大赛等活动。
最后,无论是规则的制定、决策的出台,还是规则或决策的具体施行,都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并重视程序的正当化问题。因为学生时教育的主体,弘扬法治精神也要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在程序法治上我校信息公开、平等协商、权利救济等进行保障。程序法定也是法律公平的一个体现。尤其是对于那些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规则或者决策,出台时一定要规定有相应的申诉机制和权利救济程序。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所监狱,说的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对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关键的作用。我校历来重视法治宣传和教育,通过法律制度确保规则和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师生的认同度和制度的执行力。学校上下一起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立法律公平公正的良好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学习、教学、管理活动中,积极地将自己的言行控制约束在宪法法律为核心的制度框架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反思成长,领导管理科学的理想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