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备考技巧

首页 > 天津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2023年天津教招必知:对偶故事实验

华图教育 | 2023-07-28 14:21

收藏

  对偶故事实验

  【实验者】皮亚杰

  【实验过程】皮亚杰通过讲述成对的故事向被试提出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然后,利用这种难题测定儿童是依据对物品的损坏结果还是依据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做出道德判断。

  典型故事:

  (1)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时,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

  (2)从前有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他爬到一把椅子上,并伸手去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

  问题:

  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

  2.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

  【实验结果】6岁以下的儿童大多认为第一个男孩的过失较重,因为他打破了较多的杯子;年龄较大的儿童则认为第一个男孩的过失较轻,因为他的过失是在无意间发生的。

  【实验结论】从各个年龄儿童的回答来看,儿童对过失的判断呈现这样一个趋势:年幼儿童往往以客观责任作为判断(如打碎杯子的多少)的依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判断逐渐减少,而把主观责任作为判断依据的出现时间稍迟,并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这两种道德责任判断在八九岁的儿童身上会同时存在。随后,主观责任的判断逐渐取代客观责任而居于支配地位。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是从外部服从权威的判断向自己控制的、由内在的法则所做的判断过渡。皮亚杰根据上述几方面,概括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6—7岁)、可逆阶段(8—10岁)和公正阶段(11—12岁)。

  【真题示例】

  1.【单选】晓兰发现旁边的同学特别喜欢告状,只要身边的同学稍微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马上就有人跑去办公室找老师“检举揭发”。下列行为中属于这一年龄阶段的是( )。

  A.判断行为可以综合后果和动机

  B.儿童不能把自己与他人进行区分

  C.认为规则是由权威确定的,是绝对的、不能改变的

  D.开始使用互惠性的公平标准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提出道德认知发展分为无律、他律、自律和公正阶段。他律阶段的儿童认为道德规则是由权威确定的,并且是绝对的,不能改变,认为权威是父母教师等。题干中找老师去告状、“检举揭发”是因为认为同学没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公共秩序,因此处在他律阶段。A选项处于自律阶段,B选项处于无律阶段,D选项属于公正阶段。故本题选C。

  2.【单选】6岁的冯明和8岁的哥哥在家里玩耍,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杯子。冯明打碎了1个而他的哥哥打碎了2个。冯明认为哥哥受到的惩罚应该要比自己多,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此时冯明最有可能处在( )。

  A.前道德阶段 B.公正道德阶段

  C.自我中心阶段 D.权威阶段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包括: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和公正阶段。其中,权威阶段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并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题干中冯明认为哥哥破坏的数量比自己多应接受更多的惩罚,属于权威阶段。故本题选D。

  3.【多选】以下说法符合他律道德阶段特点的是( )。

  A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听话即“好”,不听话即“坏”

  B.在惩罚时可以照顾弱者或年幼者

  C.惩罚应该带有补偿性

  D.规则是不可以变更的

  3.【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权威阶段,也称为他律道德阶段(6—8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应该尊重权威和年长者的命令。一方面他们绝对遵从成人、权威者的命令;另一方面,他们也服从周围环境对他们所规定的规则或提出的要求。皮亚杰把儿童绝对驯服地服从规则要求的倾向称为道德实在论。AD选项均符合他律道德阶段的特点,故本题选AD。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