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币流通的概念
是指货币在买者和卖者之间不停地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运动。
流通手段初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是商品流通借以实现的形式,凡是商品生产者,要是自己的生产能继续进行下去,必须把自己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卖出去,通过与货币交换,买回自己所需的商品,以实现使用价值的交换。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情况下,这种使用价值的交换,就是适应商品买和卖的两个独立过程。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就是适应商品使用价值的交换而发挥媒介作用的。只要存在商品经济,货币流通就必然存在。此外,由于借贷、交纳赋税、租金和支付工资等,都会引起货币流通。
二、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货币流通 是指由商品流通所引起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为商品形态的变化服务。
二者的关系 (1)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由于商品流通是由商品内在矛盾引起的,而货币流通不过是商品内在矛盾运动所采取的外部表现形式,因此,商品流通的规模、构成、范围和速度,决定货币流通的规模、构成、范围和速度。(2)货币流通对商品流通具有反作用。货币流通正常与否,对商品流通起着租金或阻碍作用。
二者的区别 (1)形态不同;(2)一定时期内投入流通中的商品和货币数量并不完全一致;(3)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方向一致;(4)决定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因素并不完全一致;(5)货币流通可以超出直接的商品流通之外而延伸到其他领域。
三、货币流通的形式
货币流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狭义货币流通 只包括现钞和不足值的金属铸币的现金流通。
广义货币流通 包括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实际上是银行信用的投放与回笼所形成的货币运动。
(一)现钞流通
现钞流通也称现金流通,即以纸币和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进行的货币收付。
现金流通领域:与居民个人有关的货币收付和企业单位间的小额货币收支。
1、现金投放的渠道
(1)工资及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2)采购支出; (3)财政信贷支出; (4)行政管理费支出。
2、现金归行的渠道
(1)商品销售收入:存入银行; (2)服务事业收入; (3)财政税收收入; (4)信用收入。
(二)转账结算
转账结算 也称非现金流通,是银行转账结算引起的货币流通,具体表现为存款人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基础上,通过在银行存款账户上划转款项进行货币收付和行为。
1、存款货币流通渠道
(1)商品价款的收付/结算; (2)劳务费用收付/结算; (3)财政收支结算;
(4)信贷资金的发放和回收/银行信贷结算
存款货币流通领域:通过银行转账结算的存款货币流通主要适用于大额商品交易或其他大额货币的收支。
2、现金货币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关系
货币流通是现金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统一。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结果引起两种货币形式的货币量——现金货币量和存款货币量此增彼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