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次说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溶液,溶剂,溶质的相关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感受溶液的形成过程。这节课是学生学习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础。因为之前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在后面酸碱盐的教学中绝大多数也涉及到溶液,因此学习溶液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基于对于教材内容的分析,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用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溶液的形成,体会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治学,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基于本篇课题内容和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本篇课题教学重点是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是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二、说学情
教师的教学需要建立对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显的尤为重要。从知识经验上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溶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溶液的理性认识和知识应用略显不足。从认知发展特点上分析,另外九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素养,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顺应学生的特点,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使每一位学生掌握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本节课我会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溶液的概念,引导学生感受实验的乐趣,体会科学探究的步骤。另外用多媒体从微观上展示溶液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表象。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引导学生经过观察分析溶液形成过程,在讨论交流中促进学生发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最重要的环节,为了更好的将实验探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的融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会分为问题导入,新课探究,巩固练习,全课小结和布置作业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直观导入
上课之初,采用直观演示的方式导入课题,教师课前展示四种试剂: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钠溶液),提问学生“这些颜色各异的液体都是溶液,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呢?”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环节二:初步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配置蔗糖溶液及食盐溶液,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两种物质最终会消失在水中呢?你知道蔗糖溶液和食盐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呢?”接下来教师播放溶液的微观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分别从宏观和微观江都认识溶液的概念。师生共同总结出溶液的概念。通过观察溶液形成的宏观现象和微观粒子的分析,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师提问学生“蔗糖溶液其中哪种物质被溶解了?谁能溶解其他物质?”通过这样的问题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总结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 加深理解
教师设置分组实验分别探究碘和高猛酸钾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程度,请学生四个人为以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得出实验结论,教师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在学生汇报过程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既关注到学生的汇报结果,又关注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师生共同总结出:水并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汽油也可以作为溶剂;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环节四:巩固练习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会设置分层练习,首先设置基础题考查学生对于溶液概念的理解,然后设置拓展题目请学生思考溶液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分层的练习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对于学习的不同需求。
环节五:课堂小结
在课堂小结部分,教师提问学生学习到内容和研究方法,请学生自己总结溶液、溶液的组成。引导学生总结过程中感受知识联系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环节六:布置作业
我会布置开放式的作用请同学们课下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哪些属于溶液?通过联系生活实例,感受学化学,用化学的乐趣。
五、说板书设计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