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招模拟题4(7月3日)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原则
2.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 )。
A.教育大纲 B.教育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B.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受政治性质的制约
C.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可以决定教育目的
D.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4.荀况认为“人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这体现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论 B.个体本位论
C.无目的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5.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D.完善学生的人格
6.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7.中学生开始愿意有自己的房间,反感别人随便翻动自己的房间,开始记日记,自己向自己倾诉内心的秘密,这些行为体现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 )。
A.过渡性 B.闭锁性
C.社会性 D.独立性
8.某中学一次数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一个得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9.中学生随着身心的迅速发展,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管制和管理,渴望自己的行为像成年人,不愿意被当做孩子看待。这说明中学生心理发展具有( )。
A.平衡性 B.独立性
C.闭锁性 D.动荡性
10.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这些概念来说明儿认知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
A.奥苏伯尔 B.布卢姆
C.罗杰斯 D.皮亚杰
【参考答案】
1.A
【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与此同时,教育目的也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的重要标准。故本题选A。
2.D
【解析】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教育方针的结构应当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其中,教育目的是其核心内容。故本题选D。
3.C
【解析】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但是不可以决定教育目的,也不属于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故本题选C。
4.A
【解析】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都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社会本位论主要是认为教育应该是为了社会的发展,而非个人。荀子认为用“礼”来教化个人,用“礼”来维护社会秩序,体现了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故本题选A。
5.A
【解析】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的教育。智育的任务包括: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故本题选A。
6.B
【解析】少年期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少年期的儿童正处在初中阶段。故本题选B。
7.B
【解析】初中生(少年期)心理发展特点:1、首先由于身体外形的变化,初中生的成人感也逐步增强。2、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心得情绪感体验。3、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4、反抗性与依赖性共存。5、闭锁性和开放性并存。6、勇敢和怯懦并存。7、高傲和自卑并存。8、烦恼突然增多。9、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根据题目中的表达,发现中学生注意个人的隐私,记日记等,这体现了中学生心理发展闭锁性的。故本题选B。
8.C
【解析】青少年学生充满热情,富有朝气,活泼而坦率,情感表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但由于自控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外露性逐渐减少,内隐、掩饰性增强,有时会出现与外部表现不一致的现象。陈鹏内心非常高兴,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掩饰性。故本题选C。
9.B
【解析】由于初中生生理发展迅速,促进了中学生心理的成熟。这个时期的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独立自主性发展很快,他们极力想争取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自主地位和新的权利,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这个年龄段被称为个体发展的“心理断乳期”。故本题选B。
10.D
【解析】皮亚杰认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是环境塑造儿童,而是儿童主动的了解环境,在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故本题选D。